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金融管理部门和民政部、国家统计局等部委的指导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组织相关政府部门、从业机构和研究机构联合编制完成《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19》,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年报对2018年行业发展情况进行梳理,总结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推进的巨大成效,支持我国互联网金融总体风险水平持续下降,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态势日渐形成。年报分析了相关风险与挑战,在此基础上对行业未来发展作出了展望。作为一本全面、客观的行业年度报告,该年报不仅适合监管部门和研究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参考使用,也为互联网金融从业者、消费者等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资料。
广东金融学院外文学院陈定刚博士领衔的经济与金融翻译团队接到翻译项目任务后,恰逢全国上下都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他们在今年寒假期间,克服困难,加班加点,精心翻译,如期完成了英语翻译任务。翻译质量得到金融管理部门领导的好评。这是继《中国与国际金融安全》在国外出版之后,该团队完成的又一部金融学术著作的英语翻译,初显广东金融学院金融翻译团队的专业翻译能力。
【相关链接】原作简介:如今的每时每刻,都有用户在进行网络支付。可以说,近年来网络支付已深深融入百姓生活。那么,2018年我国网络支付发展情况如何?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12月17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19)》(以下简称《年报》),对此作了全面回答。
网络支付向小额碎片化发展
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网民数量达8.29亿人,庞大的用户基数也推动网络支付发展。《年报》指出,2018年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业务较上年规模均有所上升。其中,国内商业银行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570.13亿笔,较上年同期增长17.36%,交易金额为2126.30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7%;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605.31亿笔,较上年同期增长61.19%,交易金额为277.39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69%。
2018年,国内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700.51亿笔,较上年同期增长44.95%,交易金额为50.15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49%;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4722.83亿笔,较上年同期增长97.39%,交易金额为167.89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9.73%。
另外,《年报》指出,互联网支付笔均金额整体高于移动支付,说明相较于移动支付,用户普遍更倾向于采用互联网支付进行较大额交易,移动支付呈现小额化、零售化特征。
从整体趋势上看,《年报》发现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笔均交易金额整体均呈下降趋势,表明随着线上线下支付业务融合创新发展,支付业务应用场景和受理环境的改善,特别是随着条码支付的兴起打通线上与线下的连接,用户对条码支付的使用度与接受度已达较高水平,行业整体交易笔数上升,网络支付向小额碎片化发展。
跨境支付业务快速增长
随着国内金融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国内支付行业加速“走出去”,跨境支付业务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年报》认为,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将为沿岸国家支付市场发展带来新机遇,推动银行和支付机构廷伸构建金融服务网络,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丰富支付产品,提升支付效率,防控支付风险。
另一方面,境外支付市场的拓展为国内支付技术与标准的“走出去”和推广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助于尽快融入全球支付体系并将跨境支付业务做大做强,推动国内现有业务、技术标准规范以及现有支付系统体系应用至全球范围,为全球用户和市场提供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
据统计,2018年,我国支付机构跨境支付交易笔数24.02亿笔,较上年同期增长91.24%,交易金额4939.5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87%。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跨境支付高速发展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对支付机构自身系统建设、系统信息保护安全及信息甄别能力也提出了巨大挑战。目前,通行的互联网支付方式大致分为凭密支付和免密支付。免密支付虽提高了支付成功率,但易引发交易欺诈等问题,而跨境贸易中的欺诈行为追溯过程相较国内更加复杂,通常需几个月才能判定欺诈交易,处理来自境外消费者的纠纷也远比境内复杂。因此,《年报》提醒,对于从事跨境支付的企业而言,在资金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敏感信息保存、系统安全、应急处理等多方面均需有制度和系统进行保障,不断提升支付安全性,有效识别和降低风险。
围绕场景需求做好细分产品
未来网络支付发展趋势是什么?简而言之,综合服务、深耕细作、国际化是网络支付的“进化”方向。同时,支付机构走向资本市场也是一大趋势。
《年报》认为,随着网上支付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以及各类互联网支付应用的日益丰富与完善,我国支付市场逐步形成以支付服务为主线,并逐步发挥支付机构的信息、数据服务优势,强化智能营销、安全、资金服务能力,形成平台化、场景化、模块化、体系化的业务格局,深入聚焦于企业综合服务以及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其提供“支付+”的金融科技创新解决方案。
当前,网络支付发展也越来越便民,支付机构已针对不同应用场景适时推出各类产品和服务。《年报》举例称,针对消费金融行业特点,支付机构推出了分期付款和实时付款产品,满足商户代收付需求;针对商旅行业特点,推出“游易付”产品,满足商户小额支付便利、大额支付实名的要求。
由于移动支付的高频、便捷以及以服务零售业为主的特征,我国支付产能和支付服务已具备向外输出的优势和能力,支付机构也逐步参与和制定国际化的标准。《年报》表示,我国既鼓励国内支付机构“走出去”,也鼓励“引进来”,经营稳定、信誉良好的海外支付机构、清算组织和商业银行,将进一步深度参与到我国支付市场中。
《报告》还指出,自2011年国内支付机构获得支付牌照以来,支付机构业务日渐成熟,合规性得以提升,市场格局相对稳定。未来几年,支付机构走向资本市场上市,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来源:《金融时报》)
(外文学院,2020-06-16)